从曲艺文化中 窥探让人憧憬的浪漫长安 | 寻迹中国

作者 来源:凤凰旅游
发布 2017-09-09 13:17:25
浏览 1236

     城市最美的风景在于历史赋予它的厚重,在这厚重之中,有故事、有传说、有音乐、有建筑、有文学......如今的西安,旧时的长安,不管时间如何变迁,它依然是大西北永恒的坐标。

     在西安,历史赋予了它风流和浪漫,汉唐文化的繁华和广博,在诗句中一遍又一遍的描绘着那个让人憧憬的长安城。多如星辰般璀璨的帝王将相、僧道儒将都曾成为这里的过客,在这里听曲品酒,追忆更老的时光和更老的中华。

     图文作者:野千寻

图片来自于网络

     如今,西安已然成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城市,它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也有古香古色的城墙和门楼。还有无数慕名而来的,感受陕西独特戏曲艺术的人。秦腔、易俗社、西安鼓乐、白鹿原话剧、皮影戏、礼泉小戏、陕北二人台打坐腔、陕北说书、洛南静板书、陕西快书、韩城秧歌、陕南花鼓、关中劝善调、陕南孝歌、长安道情、镇巴渔鼓......这些有着悠久历史的曲艺文化经过时间的洗涤和凝练,呈现出了陕西特有的风情和气质。

     秦腔

     繁华褪尽的长安城在沉寂多年之后,依靠着得天独厚的历史环境和经济基础,又重新成为西部大城。在悠长的历史岁月中,时代赋予西安的东西从来没有退出历史的舞台。在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藏着无数和这座城市有关的历史故事,还有那被传唱千年的秦腔,激越、悲壮、深沉、高亢、悲愤、痛恨、怀念、凄凉……每一种感情都可以被秦腔演绎到极致。 

秦腔

     说起秦腔就不得不说到易俗社,曾有幸去易俗社领略过一次秦腔的风采,那是第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到秦腔。本以为没有年轻人会喜欢秦腔,可是,当我买票进去之后,才发现了,这里聚集了不少秦腔爱好者,甚至还有年轻的八零后、九零后们。内心突然涌出了一种感动,曾以为远离了的,其实只是换了一种存在的形式。

秦腔

     《三回头》、《三滴血》、《夺锦楼》、《双锦衣》、《软玉屏》……这些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用秦腔的方式演绎出来的确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其实,不管是秦腔、京剧、豫剧还是其他戏曲类型,只要沉浸进去,就能够感受到那种独特的魅力。据了解,秦腔的鼎盛时期是在乾隆年间,这个时期,全国有很多地方都有秦腔班社,仅在西安就有三十六个秦腔班社,如保符班、江东班、双寨班、锦绣班等。

     西安鼓乐

     有了秦腔,怎能少了西安鼓乐,它起源于隋唐,历经宋、元、明、清,至今仍然保持着相当完整的曲目、谱式、结构、乐器及演奏形式。谈及西安鼓乐,人们的第一印象大概就是震撼了。它脱胎于唐代燕乐,后融于宫廷音乐,安史之乱期间随宫廷乐师的流亡而流入民间。

西安鼓乐

     音乐是一种热闹的艺术,它的热闹不仅来源于音乐本身的魅力,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代表了一种文化。走访西安民间艺人的时候了解到,其实,在西安鼓乐社中,有不少都是生意人,他们因为喜欢音乐,习惯鼓乐这种表现形式而聚集在一起。这一点和古代长安城的鼓乐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传统上鼓乐社非常清高,自娱自乐,不受雇于人,只给乐社及其家属的白事奏乐。当然也有例外的时候,当年杨虎城陵墓从重庆迁回西安时,许多鼓乐社前往车站迎接。

西安鼓乐

     西安鼓乐有过繁盛,如今也开始进入萧条时期,对于喜欢西安鼓乐的人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由于现代强势文化的侵蚀,原西安鼓乐赖以生存的民间人文环境如民间庙会等正在逐步消亡,其生存土壤正在消失,加之老艺人相继谢世,后继乏人,西安鼓乐濒临灭绝,亟待抢救和保护。

西安鼓乐

     历史赋予我们的有财富,有辉煌,同样,也有一些无法言说的遗憾。对于西安,人们其实是褒贬不一的,有些人会吐槽这里的仿古建筑,有些人会吐槽这里价格昂贵的景区门票。然而,当你走进那烟火气息十足的街头巷尾的时候,你会听见那些钟爱着西安曲艺的人们,或来两首秦腔,或者自发的在庙会上来一段鼓乐,这个时候,你想要的长安,依然在这里。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形式可以悄无声息的就退出历史的舞台,西安曲艺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流失,它只会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成熟,越来越安静,用自己特有的艺术魅力来吸引有缘人的挖掘和了解。

     白鹿原话剧

     想要了解西安,怎能少了白鹿原,看一场白鹿原话剧,在演员的举手投足之间体味西安最地道的文化。白鹿原是陕西最骄傲的文化元素之一,经过文学、电影、戏曲、舞台剧等形式的演绎,白鹿原已经成了很多人心中陕西的代表。手推车、窑洞、山坡坡……这些地道的陕西生活物品将人们从现世的繁华中拉回到清朝末年民国初年的陕西,在话剧中看历史的变迁,看命运的无常,看人生的起伏。在古城,还应该看看皮影戏,礼泉小戏,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西安戏曲只有到西安来才能看的酣畅淋漓。

白鹿原话剧

     人生就是一场话剧,大幕拉起的时候,人生便开始了,大幕落下的时候,一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无法记住生命中所有的美好,但至少可以在曲艺中找寻失去的曾经。随着西安市区范围的日益扩大,但西安还有很多东西依然存在着,并且以一种细雨润无声的方式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新西安人。每次踏上西安这片土地的时候,脑海中会闪过很多东西,有古城墙,有羊肉泡馍,有肉夹馍,有面皮,当然还有回荡了上千年的曲艺。

白鹿原话剧

     在王木犊剧场,你依然会听见“我叫王木犊,我老婆叫李幺妹……”这句曾经被许多普通老百姓熟知的经典“开场白”。王木犊,这个集单口相声、故事和话剧的特点于一身独角戏角色,和他的表演者石国庆一起,曾经在20世纪80年代红遍三秦大地。辉煌之后是长达十余年的沉寂,如今,王木犊复出,重新又让人感受到了陕西曲艺的生命力。在忙碌的生活中,抽空来一次王木犊剧场,你会在欢笑中忘记自己所有的烦恼和郁闷。生活的乐趣在于劳逸结合,在于紧张之中的放松,纠结之中的释然。或许你不是一个有趣的人,但你至少可以做出一个有趣的选择,那就是听戏,沉浸在其中,忘记世间的烦恼和琐碎。

     三十年代的中后期,西安的中原人特别多,这也让很多其他地方的曲艺文化进入了西安境内。比如,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马金风等豫剧名角把河南梆子带到西安,由于那时候没有固定的场地,所以在南大街涝巷口至木头市之间,原曾有个叫红碑店的小巷,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剧场。后来,这帮豫剧名角离开了红碑店到处巡演,留下那个剧场,先后成为京剧马派老生马最良、马宏良与评剧皇后赵钰兰、水铃花、郝鸣楼的献艺之所。西安曲艺文化的精彩之处就在于,除了本土戏曲文化之外,还积极吸收了很多外来剧种,采百家之长,让西安曲艺的内容更加丰富。

西安

     要说,老西安味儿最浓的还是古城里面,回坊的穆斯林文化、柏树林的传统曲艺、南城墙根下从容的老街区,这些地方都保留了最淳朴的古城风貌。在历史的变迁中,这些地方的风景从没有改变过,在这里听曲、看戏、品美食。在这里放空自己,用最单纯的眼光去审视西安。在那些穿着戏服穿城而过的人身上看他们对传统西安艺术最笃定的坚持。

西安

     “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描写渭河的千古佳句。那时的渭水河一定是绝美的,波光粼粼,芦苇摇曳。而现在,这座充满了诗情画意的渭水河显然已经成了历史的见证者。在渭水河畔,西安这座城市用自己的内在魅力向世人展示着独特的曲艺之美。正是因为如此,才会有很多人不顾一切的来到西安,在这里停留,在这里相爱,在这里居住,在这里老去。

西安

     走过西安,看的是风景,听的戏曲,品的是美食,在这样的城市,很难不说自己是爱她的。爱她在夕阳中的威严,爱她在晨曦中的清澈,爱她在街头巷尾的繁华,爱她在曲艺中的丰富。

     这就是西安,你来过,你爱过,当你离开之后,你依然会记得过。

(图片来源于网络,文章版权属于原作者)


声明:飞龙自创版权归飞龙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除飞龙传媒官方自创文章外,飞龙传媒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飞龙传媒立场。飞龙传媒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和版权、著作权。如果在飞龙传媒网或者微信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或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或者邮件联系(email:fdmedia@fdmedia.us)我们,我们会尽快为你删除或作出道歉声明!

恒丰银行 广告
SKW 广告
lsrael 广告
百利门诊 广告
元臣律师事务所 广告
印心堂蕭老師 广告
Greenhouse 广告
慧慈按摩&美容学校 广告
中美文化联盟 广告
安稳保险 广告
Schafer 广告
重庆鸡公煲 广告
第一德州贷款 广告
凯旋地产 广告
ALOAN 广告
新魅力Katy美容美体中心Afresh 广告
SKW 广告
美福药局 广告
湘浙汇餐厅 广告
商业地产税务减免法律咨询 广告
Watts 广告
休斯顿75火锅烤肉自助餐 广告
北极星保险理财North 广告
专业保险王亚真 广告
名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