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因为它的邻居厦门太过耀眼,而让漳州这个“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略显低调,事实上,这个地处“闽南金三角”的闽南文化发祥地之一,向来是省内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分布其间,黄道周赞誉“与黄山相似,当无不及或有过之”的灵通岩,国家地质公园漳州滨海火山国家地质公园,明代旅游家徐霞客二度漂游的九龙江北溪,以及被誉为“东方的夏威夷”,“天下第一奇石”所在的东山岛……
和厦门如织的游人相比,漳州的东山岛显得格外静谧。这里有金色的沙滩,蓝色的大海,晒不完的阳光,清新的空气,吃不够的海鲜……
明代起,这里就有“内外八景、海天八景”之誉,至清代又有“铜山十八景”之说。历代将相名贤频至铜山视海观风,留下诗文咏赞,胜景遍铜陵,保存较为完好的铜山古城是过去福建沿海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地,东山古城外有“虎崆滴玉”,如落朱玉,娟娟流出的一股清泉。东山岛海边立着摇摇欲坠、石危势险的风动石,旁有临海栈道,面向大海,容易想起闽南人就是从这里,开始了无畏的“下南洋”。
而东山岛的关帝庙,更是著名……
图文作者:幸鹏
东山岛的关帝庙历史悠久,掌故甚多,距今人考证,这里是台湾关帝信仰的发源地,数百年的台风地震灾害不断,但关帝庙至今安然无恙。
关帝庙
若你留心关帝庙的屋顶,色彩鲜艳、密密麻麻的一片,细看之下,竟然都是人物造型。尤其是关帝庙的太子亭,上有英雄人物120个,全部是诸如岳母刺字,穆桂英挂帅这样脍炙人口的故事……而这些人物造型,均来源于剪瓷雕这项传统工艺。
关帝庙
这种以造型绘画为基础,运用剪裁的瓷片镶嵌在屋脊、厝角、檐下照壁的建筑装饰艺术,被称为是闽南建筑一道亮丽风景线。
关帝庙
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另类“瓷都”
“清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台南泉漳郊商提议建仙宫,庙中亭脊,雕镂人物花草,备极精巧,皆潮州工匠为之。”而且“壮丽工巧,甲于群庙”。
——《台海使槎录》,台湾巡察御史黄叔璥
记载说明,至少在明末以前,剪瓷雕就已经盛行于粤东、闽南各地,直至康熙年间传入台湾。
瓷雕闻名之处,首先是有瓷。提起“瓷都”,大部分人第一印象是景德镇亦或是德化,而漳州,可算是另类“瓷都”。
漳州以月港闻名,月港是明代中后期著名的“农贸杂半,走洋如市,朝夕皆海,酬醉皆夷产”外贸通商港口。
这个大商港有多么繁荣呢?据学者统计,当时有西班牙商人,驾驶着巨大的帆船在墨西哥阿卡普尔科港和中国福建月港之间奔波做商品贸易。仅此一项,每年从美洲流入中国的白银就多达一万吨,接近当时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
而在商品贸易中,漳州的“外销瓷”颇为引人注目。
剪瓷雕
当年由于海上贸易发达,当某一种国内名窑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走俏时, 漳州港口附近的磁窑便大量仿烧其产品,并迅速投入市场,从而成为物美价廉的产品。这些磁窑统称漳州窑,俗称“米窑”,因早期仿造青铜器的器型及釉表开细如小米粒纹而得名。
漳州窑与同一时期的景德镇窑、德化窑和潮州窑相比,并不为人们所熟知。人们对漳州窑的认识,来自于20世纪90年代初对福建省漳州地区明清时期古窑址的发掘与研究。
在对古窑址的考古发掘基础上,中外古陶瓷研究的专家、学者结合海外沉船、古遗址出土的古陶瓷器物及标本,经过与大量海外传世外销瓷的比较分析,最终确认所谓的“克拉克瓷”、“沙足器”、“吴州彩绘”、“饼花手”、“汕头器”、“交趾瓷”和“华南三彩”等神秘瓷品的祖籍就在福建漳州。
来源:凤凰旅游 图文作者:幸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