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清晨的天津,空气有些清冽,韩必省已在家完成了近两个小时的工笔画早课,赶到工作室开始一天的工作,在没有客人造访的情况下,他上午的时间一般都用来画画、写字,工作室里弥漫着墨汁的清香。
一幅江南山水在画室的墙上已初现轮廓,后面则还有更加精细的晕染与上色。“差不多,还得两周时间才能完成吧。”韩必省如是说。对于自己的创作他总是一丝不苟,清晨即起在家创作动物、花鸟工笔画,在工作室则主要创作山水和书法,已经成为他数十年来的一种习惯,“早晨无人打扰,在家心静,最为适合创作工笔画。”
说起韩必省的工笔画就不得不提他花费十年创作的工笔长卷《百狲谐乐图》。这张长15米、宽1.5米的巨幅画作上,百余只猴动作、神态各异,惟妙惟肖。在2013年全国政协礼堂举办的“用诗的语言绘画——韩必省书画作品展”上,这张作品甫一亮相就引起轰动。图画中的这些猴儿或相亲或独行,或在林中嬉戏或在山涧觅食,怪石嶙峋、青竹繁茂,俯、立、坐、卧、蹲、挂、倒……妙趣横生。看到这幅画的观众都忍不住要伸出手去摸摸猴子身上的绒毛。为了创作这件作品,韩必省可真没少下功夫,他遍访山区观察写生,最远跑出了国门,跑到马达加斯加。三年的写生为他日后的创作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在配景中他又将中国传统花鸟画和山水画的技法融入其中,构图虚实相生、色调明快雅致。长卷首尾又有韩必省亲自书写的题、记,书法与绘画相得益彰,尤为难能可贵。韩必省说自己的绘画是由工笔入门的,受刘奎龄先生画作影响,又拜孙其峰、萧朗等名家为师,30多年来已颇有心得。冯骥才先生曾说过,“我从他(韩必省)的画作看到他的师法与根基。在那些飞禽走兽中,蕴含着工笔画大家刘奎龄与刘继卣父子高超的写实技艺。他(对前辈大师)不是技术性的摹写,而是追求其韵致与神髓。他笔墨清润,气质含蓄,没有时下绘画那种人为的张扬和浮躁之气,而是意平神定,倾力尽心;并且题材涉猎广泛,风格渐成一体。”
近10多年来,韩必省开始涉猎山水、人物画,在扎实的工笔基础上开始融会贯通写意技法。2017年年底在天津美术馆举办的《绿水青山——韩必省山水画展》展出的80余幅山水画作,使人们惊讶地发现韩必省的山水画同样值得驻足观摩。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许正是浙江温州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与文脉渊源在韩必省的骨子里铭刻了书画基因,江南的山在他的笔下格外秀美,浙江的水在他的画中清丽妩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主席的科学论断,也是韩必省发自内心的共鸣。正是有这样一份热爱祖国河山的赤子之心,他的画作才能够如此感人。刘文西先生在看过韩必省的画作后说道:“韩必省从生活中发现了美,他的创作又如同生活一般美妙动人”。有人说,韩必省的艺术创作从书法到工笔动物再到山水,绕了一个大弯。而韩必省却说:“我相信,在这个尘嚣日上、浮躁混沌的画坛上,是需要韩必省这样淡定的画家的。”而今韩必省已经走出了传统的局限,描绘的是自己心中特有的山水。不断的否定自我,是艺术造诣提升的通路,韩必省也是如此,即便是创作山水画,他近些年的作品也与过去有了不小的差异:“一是画幅增大,时有10平方米以上的巨幅和10延长米以上的大卷出现,对象亦多见中国北方的雄山大川;二是在原先偏南的笔意之中融入更多的力度和硬度,将南画的平远清润与北宗之苍茫巨壮融为一体,其抒发的情感也由清寂飘逸而变为宏阔厚重,三是进一步把诗书画紧密结合在一起,画中往往有诗,而诗又用雅丽飞动的隶书落墨,形成更加完整更为美仑美奂的艺术作品。”
在当下中国众多艺术家中,书画皆妙的为数不多,韩必省就是其中可圈可点的一位。他19岁到天津开始学画,而习字则是从6岁就开始了。深厚的童子功,让许多方家望尘莫及。真草隶篆各种笔体皆可,想写什么也是信笔书就,心到、手到、笔到。当然在众多笔体中,韩必省最喜爱的也是最擅长的还是隶书。他的书法从临帖、背贴开始,又得龚望、华非、刘炳森等大家点拨,其字工整厚重、自成一格。韩必省说恩师刘炳森是对他书法创作影响最深的一位。刘炳森告诉韩必省:“习书法如同人走路。初学时要走得稳,横竖撇捺要写得正;如若不然,年纪大走不动了,字会瘫痪。” 韩必省跟随老师学习书法,渐得其真传,书法也与刘炳森先生极近相似。这却让他十分痛苦。齐白石先生曾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那时的韩必省便走入迷途,好在他坚持不懈,渐行渐悟。书法在人生的历练中,沉淀了时间的味道,愈发苍劲老辣,走出了自己的路。
韩必省是位出色的书画家,一位履职尽责的政协委员,更是一位极具家国情怀的文人志士。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将优秀的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都能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因此,他的作品漂洋过海在德、法、意、美、澳、英、加、日、韩等多国展出,早在上世纪末他的书法作品就作为礼物送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及天皇收藏。韩必省认为文化之力能够沟通国际,艺术之美能够消除隔阂。他希望自己成为和平与美的使者,将人性的善良与自然的和谐融入到中国书画艺术之中,并以此滋养人类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