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股市周五遭遇抛售,其中道指暴跌近700点,跌幅高达2.54%,创2016年6月份以来最大单日跌幅,全周累计跌逾1100点,一周跌幅达4.12%。跌超600点,如此大的跌幅,在道指历史上只发生过9次。
通胀预期的快速上行,以及美联储3月份加息已经板上钉钉的预期,引爆了美股美债股债双杀。美债长端收益率快速上升,自2018年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已经上行40+BP,触及2.84%。
这次暴跌前,2018新年以来美股市场已经上涨了10%,而且是连续上涨,没有任何修正,在过去100年美国股市最像今年的一月份的是1987年。
87年也是美国总统里根税改后经济发展迅速的一年。不过87年最著名的不是一月份大涨,而是美国股灾,当年10月份美股下跌27%。87年一月份美股指数回报13%,和现在非常接近,从二月份到年底的回报是负9.9%。1987年股灾后,全年美股回报2%,保罗都德琼斯在87年做空,一战成名。美股到了89年才走出股灾阴影,创出历史新高。
文章:薪增引爆利率恐惧 债跌触发股市调整
作者:陶冬
耶伦走了,通胀来了。华尔街对于通货膨胀前景的忧虑不断升温,上周债市抛售加剧。及至星期五,非农就业数据中时薪同比上升2.9%,此数创下近九年的新高。耶伦谈论经年的通胀“狼来了”,这次好像真的来了。美国国债惨遭屠戮,十年期国债利率一度逼近2.9%,最终收四年新高。股市反应同样激烈,遭遇黑色星期五,S&P500惊现2016年来最悲惨的一周,科技巨企领跌。在大西洋的另一侧,德国十年期国债利率升上0.71%,乃2014年以来新高,欧洲各国股市也是鸡飞狗跳。恐慌指数VIX飙升到近年罕见的17.8,全球风险资产一片狼藉。非农就业数据出炉后,美元指数跳升0.5%,石油、黄金价格落魄。比特币的断崖式下跌未了,三月期货价格上周再挫22%。上周四公开市场委员会例会,决定维持利率水平不变,但会后声明对经济的表述更乐观,联储主席耶伦退位,这些对市场的影响不大。
美国一月非农就业人数增加了200K,私人部门就业增加196K,时薪环比上涨0.3%,均明显高过市场预期;同时上期就业人数和时薪增长也被大幅度上方修正,失业率维持4.1%不变。工资增长数据往往比较波动,所以一个月的数字不宜过度解读,但是这是过往一段时间劳工数字中噪音较小的一个,笔者认为联储三月加息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除非出现事件性意外)。现在需要探讨的是,今年会不会有第四次加息,明年要加多少次。首先,随着两位反对加息的地方联储主席被立场鹰派的两位新人置换,联储副主席预计也比较硬派,公开市场委员会成员构成上肯定比上一届态度更加强硬。其次,美国核心通胀未必一路如一月那样劲升,但是趋势转强是不争的事实。但是另一方面,税务改革会产生出新的大量财政赤字,既需要联储流动性的支持,也需要市场信心的支持。同时,美国经济增长预计年中见顶后辗转下滑,明年联储的政策受到周期性因素的制约。笔者认为,今年加息四次机会很高,但是明年的政策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今年一月股市和债市出现了反差极大的走势分歧,各自是这一代投资者记忆中所罕见的。其触发因素当然是全球增长与通胀升温,但是两个市场对此的解读却截然相反。股市看好经济和盈利的前景,于是各国股指纷创新高。债市担心通胀加速央行收水,于是各国债券遭遇抛售。股债市动力源不同,价格走势分歧十分正常。股市一般在衰退后期至扩张中后期表现良好,债券则在扩张后期至衰退中后期表现较好,关键在于时机,在于切换。增长好、通货膨胀初起时,债券受制于加息新周期,股市受惠于经济改善。但是如果资金成本上扬开始影响到实体经济,则股市利空出现。目前的加息前景是不是对实体经济构成致命打击?暂时看不到。虽然美国加息加速,但是比起危机前的4%水平还是低很多。笔者不认为今年的加息对实体经济构成太大冲击,但是会对已经用惯超低成本资金的投机者的杠杆炒作构成压力。笔者估计市场的风险阈值大约在3-3.2%区间,十年期国债利率超过此区间,资金去杠杆便进入高发区,资产价格也就更加波动。这轮调整中,利率上升的速度比高度对市场更重要,因为受冲击的主要是投机资金,而非实体经济,当然房地产市场会面临压力。
本周市场焦点:资金对通胀风险的解读和由此带来的配置改变。特朗普、国会和FBI就通俄门问题的攻防也可能有市场意义。英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央行会议,预计不会产生利率变化。
文章:美国股债双杀,中国市场短线可能受压,中线趋势不改
来源:中金快评
作者:王汉锋
隔夜美国市场股债双杀,标普500指数大跌2.12%,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升至2.8%以上,四年多以来的新高。不少投资者担心对美股及美债大幅波动对中国A股及港股的影响。我们快评如下:
(1)2018,正收益、高波动。美股隔夜大跌,主要导火索是周五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就业增长强劲,同时工资增幅达到10年高位,引发通胀与超预期紧缩担心,美债则应声而跌,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继续上升至四年多的高位,反应市场波动的VIX指数也大幅反弹至17.6%的水平,反映出市场情绪的急转及波动的增加。我们在《2018年十大预测:乘势而上》中第五条中强调了美债长端收益率“受税改带来的增长预期强化、通胀回升、政府债务高企等因素”带来的上行风险,第十条中我们预计“美股走强,但波动将明显放大”。
其背后的逻辑,第一是在增长强化、通胀预期继续上升的背景下,加息预期会进一步强化,同时政府债务深重,美债长端收益率易上难下;第二,对股市投资者来说,股票整体估值虽然不算极端高,但也不算低,且获利丰厚,加息累计逐步进入加息中程,市场也会开始有担心利率上升对增长的影响,从而导致市场调整,波动加大。年初全球大部分股市的大涨其实已经是高波动的征兆,美股隔夜的大跌,美债收益率的上扬,可能是在确认高波动的开启。
(2)短线波动加大,中期方向不改,长线美股有隐忧。美股的短线下挫、美债收益率的上升、加息预期的增强,可能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全球股市需要消化的主线,短线波动会加大。同时,也会有部分投资者开始担心加息之后是否增长会受到打击,进而变得更加悲观。我们认为,考虑到全球复苏的整体进度、通胀水平及综合各类资产的估值水平,全球复苏周期离景气高涨尚有差距,加息预期影响股市短线(1-2个月)的节奏,但不会改变中期(12个月)走好的方向。而长线来看(2-3年)美股市场要面对减税后遗症包括进一步极端化的财富分布、加剧债务负担等问题。
(3)港股短线受累,大跌可以加仓;A股受影响略小,两地市场中期走强趋势不改。考虑到港股受海外市场波动影响更加直接、相关性更强,美股的大幅波动在短期也会使得港股情绪受到压制。但港股向好的四大基础,包括估值不贵、中国基本面反转、南下资金配置、海外资金大幅低配在中期依然成立。实际上,本轮全球经济自2016年上半年的复苏,中国经济的见底起到了引领性的作用,类似09年全球复苏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美股短线的波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加息预期,可能引发一些资金流向的担心,但应该不至于影响中国经济稳健向好的格局。中国增长预期差依然是A股和港股需要反应的因素,在度过短线的波动之后,我们预计两地市场将重拾升势。综合来看,如果港股在情绪主导下出现短线大幅杀跌,可以逐步逢低吸纳,美股波动使得年初的“疯狂”状态降温,后续的走势预计更加平稳、更可持续。A股受美股波动影响略小,美股的波动更多从情绪和预期层面影响A股,而非资金层面;考虑到A股已经有所调整,A股本次受美股短线波动的影响将比港股小。我们将密切关注美股、美债及加息预期后续的演化,来衡量对中国市场的影响。同时,中国自身的通胀走势、地产成交及开工走势、政策应对等也值得接下来紧密跟踪。
文章: 美股大跌A股震荡,趁势配置大周期
来源:广发策略戴康团队
美股市场周五三大指数单日跌幅均达到了约2%,创2016年9月以来最大跌幅,本次美国股市下跌主要原因为 1)非农就业及薪资增速表现强劲,通胀预期进一步上行,引发市场对美联储加速收紧货币政策的担忧;2)长端收益率快速上升,自2018年以来,美国十年期国债已经上行40+BP,触及2.84%。
通胀预期升温,长端利率从低位加速上升,美国收益率曲线由极度平坦转向陡峭化。当前美股估值处于高位,债券收益率快速上升,预计美股波动加大,VIX指数中枢抬升。但美股的风险溢价却并不低,因此当前美股的主要驱动力量是盈利而非风险偏好,而后市也更依赖于盈利是否能持续向好。
A股在陆港通开通后较之前更易受到国际市场的负面冲击,尤其会通过港股市场的波动传导。但我们认为本轮新兴市场受到的冲击不会较历史经验更为猛烈,因为美股的下跌本质上是经济增长更乐观引发通胀担忧和情绪影响,而非基本面走弱或风险事件驱动。且当前A股的估值水平不同于美股,并非处于历史高位。
美国加息预期升温(从3次演变为4次的讨论),美元反弹,大宗商品下跌更多地是基于金融属性而非工业属性,因此对于A股大周期中的海外定价的资源股并不构成中期的冲击。
我们维持上周周报观点,A股市场短期仍处于“一元复始”后的震荡调整期,中期盈利增长的持续性与增量资金入场有助于“重估长牛,周期扩张”。建议利用震荡继续配置大周期。
声明:消息来源转自搜狐网,方面图片资料来自Google,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