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的“魔性”在哪里?

作者 小珑
发布 2019-04-23 13:22:41
浏览 1487

 

  本文由水井坊特约制作

  上海,就是“魔都”

  “魔都”,就是上海

  这在今日几乎毋庸置疑

  虽然早在95年前

  “魔都”一词便已问世

  然而近一个世纪过去

  每当人们提到上海

  提到这个“不可思议的城市”

  却仍然找不到其他任何语言

  能够比“魔都”更加入木三分

  


  ▼1924年,日本作家村松梢风根据在上海租界内外的见闻,出版见闻录《魔都》,这也是“魔都”一词首次在历史中出现;下图为上海市夜景,摄影师@秋裤Choku

  


  

  可是

  为什么“魔都”如此贴切?

  上海的“魔性”又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问题

  人们的答案却千差万别

  以至于整个城市的形象

  似乎也极其复杂而混沌

  


  ▼在黎明的雾气下,城市充满了神秘色彩,摄影师@邬大卫(请横屏观看)

  


  

  是的,就是混沌

  这种令人难以捉摸的

  迷离、矛盾和瞬息万变

  造就了上海最独特的城市美学

  01迷幻之城

  上海

  坐落于长江入海口的冲积平原上

  是镇守长江的最后一把锁钥

  


  ▼上海市位置,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这里襟江带海

  苏州河和黄浦江

  一横一纵穿城而过

  注入浩浩荡荡的长江

  流向广阔无垠的东海

  加之每年夏季来自南方的湿润季风

  造就了水汽丰沛的气候环境

  


  ▼穿城而过的黄浦江,摄影师@张殿文

  


  

  这里平均海拔仅有4米

  最高点也不过百米

  地势可谓坦荡如砥

  但即便如此

  由于常有云雾雨雪交相掩映

  整座城市也显得模糊而迷离

  令人难以轻易看清它的全貌

  


  ▼从高空看上海,摄影师@堂少

  


  

  春冬的夜晚

  地表和海面温度降低

  充沛的水汽不断凝结成雾

  并在地表附近徘徊氤氲

  直到黎明来临

  


  ▼清晨薄雾,摄影师@一乙(请横屏观看)

  


  

  若遇气流的水平运动

  雾气又如行云流水、长久不散

  似乎分隔着天上和人间

  


  ▼上海平流雾,摄影师@Powerstation

  


  

  到了夏季

  冷暖气流在这里对峙拉锯

  城市笼罩在连绵的阴雨中

  烟雨蒙蒙可达月余

  


  ▼雨后初晴,摄影师@PVC3001

  


  

  而随着北方的寒潮来袭

  一场暴雪正蓄势待发

  其降雪强度之猛烈

  将超越众多北方城市

  


  ▼根据1961-2012年数据,上海的降雪强度(单位降雪时间内的降雪量)在3毫米/天左右,相较之下北京仅有1.5-2毫米/天,摄影师@北北

  


  

  另一方面

  汽车数量迅猛增长

  各色工业崛地而起

  工程建造如火如荼

  大量微小颗粒物纷纷进入空气

  而在特定的大气条件下

  这些颗粒物悬浮在空中

  一片混浊且不易消散

  如同浓雾迷城

  成为“霾”

  


  ▼形成霾的颗粒物包括尘粒、烟粒和盐粒等,来源包括但不限于汽车、工业生产和扬尘等,摄影师@尼古拉斯张(请横屏观看)

  


  

  云、雾、雨、雪、霾

  如同这座城市的面纱

  催生了一个朦胧迷幻的世界

  只有影影绰绰的高楼大厦

  若隐若现的行人车流

  让人得以窥见城市的一支半节

  


  ▼迷幻世界,摄影师@北北

  


  

  即便是云开雾散、晴空万里

  整座城市在眼前一览无余

  但其面貌却愈发捉摸不定

  深刻的矛盾、激烈的冲突

  在这里集中上演

  呈现在人们眼前的

  将是一个极为错综复杂的混沌空间

  


  ▼晴空万里的大景,摄影师@阿努比斯(请横屏观看)

  


  

  02混沌空间

  上海地名的出现

  可以追溯至750余年前的南宋时代

  但上海传奇的诞生

  却仅仅经历了170余年的岁月

  170多年前

  鸦片战争强行打开了中国国门

  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

  五个口岸被迫开放通商

  而外接东海、内连长江的上海

  则以极其优越的地理位置

  迅速得到了西方列强的青睐

  随后,英、美、法三国

  相继在此划定势力范围

  设立“租界”

  


  ▼租界范围,资料来源商务印书馆《实测上海城厢租界图(1910)》,制图@巩向杰/星球研究所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租界外的世界混乱动荡

  但租界内却依然繁花似锦

  跑马场的马照跑

  百乐门的舞照跳

  内外两个迥异的时空

  在同一座城市里撕扯交错

  


  ▼大世界,曾是法租界著名的游乐场所,摄影师@番茄炒蛋

  


  

  也许就是从那时起

  矛盾与冲突就融合在这座城市中

  成为它最为鲜明的特质

  ① 中还是西?

  租界的诞生是耻辱的

  但却点燃了现代化的火种

  中国第一盏电灯

  第一条自来水管道

  众多最先进的西方科技

  纷纷出现于此

  


  ▼上海车墩影视城中复原的租界场景,摄影师@蓝月

  


  

  风格多样的西式建筑拔地而起

  其中尤以外滩的“万国建筑群”

  最为声名大噪

  1500多米长的滨江地带上

  20余栋西式建筑依次排布

  保险、银行、商行、饭店

  政府公署、俱乐部一应俱全

  “十里洋场”盛况空前

  


  ▼外滩临江而立的万国建筑博览群,摄影师@潘锐之

  


  

  即便100多年过去

  每当夜幕降临、灯光亮起

  这里依然闪烁着一个时代的光辉

  


  ▼外滩万国建筑群,摄影师@张扬的小强(请横屏观看)

  


  

  与外滩相连的

  还有一条鼎鼎有名的“大马路”

  即南京路

  作为上海开埠后的第一条商业街

  众多国内外资本、商品纷纷入驻

  一时间万商云集、寸土寸金

  


  ▼南京路上密集的霓虹灯,摄影师@吕威

  


  

  虽然带着西式基因出生

  但将南京路推向鼎盛的

  却还是一批中国人

  时值1936年

  经过整整7年的修建

  南京路上第四家百货大楼

  大新百货终于落成

  至此

  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公司

  在这条5.5千米长的街道上悉数问世

  它们的创始人

  是四名乘着时代浪潮而来的广东人

  但他们也许并没有预料到

  这条街道、这座城市

  在为人们带来财富的同时

  也将彻底改变中国的商业文化

  


  ▼四大百货公司的创立者都来自中国广东香山,下图为永安百货,摄影师@戴勤

  


  

  而在南京路的另一头

  则是一座上海最古老的佛寺

  静安寺

  这里飞檐斗拱、殿阁错落

  一座7层的方形宝塔格外庄严肃穆

  它安静地伫立于此

  见证着800多年的暮鼓晨钟

  


  ▼静安寺夜景,摄影师@吕威

  


  

  一头是古老的静安寺

  一头是灯火辉煌的外滩

  充满传奇色彩的南京路

  同时连接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穿梭在南京路上的人流,摄影师@黄昆震

  


  

  此外

  还有近600年历史的城隍庙

  


  ▼城隍庙是一座道教宫观,用于祭祀护城之神城隍爷,下图为城隍庙春节元宵灯会,摄影师@蓝月

  


  

  历经440余年风雨的豫园

  


  ▼豫园起初是一座私家园林,毗邻城隍庙,摄影师@秋裤Choku

  


  

  在距离外滩不到1千米的范围内

  中西文化间的碰撞和交织便已上演

  ② 新还是旧?

  1990年

  上海浦东新区计划启动

  一个新上海开始高速崛起

  这座城市的命运也将被彻底改写

  数年后,在原本一片滩涂的浦东

  一座高约468米的庞然大物赫然耸立

  一跃成为当时世界第三高塔

  人们称之为“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摄影师@尼古拉斯张

  


  

  随后的近20年间

  高420.5米的上海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位于陆家嘴世纪大道88号,楼高88层,外形为8角结构,摄影师@一乙

  


  

  492米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

  


  ▼“开瓶器”上方的风洞用于降低高空大风的影响;下图拍摄于2017年5月10日19:27,摄影师@曾诚宇

  


  

  以及632米的上海中心大厦

  一众摩天大楼相继问世

  在人们一次又一次的惊呼中

  不断刷新着城市天际线的边界

  


  ▼上海中心大厦目前为世界第二高楼,摄影师@张殿文

  


  

  此外

  时尚前卫的理念

  


  ▼深坑酒店,摄影师@无界

  


  

  别具一格的造型

  纷纷在这座城市中上演

  


  ▼保利大剧院,摄影师@无界

  


  

  刺穿黑夜的灯光宛如时代的锋芒

  玻璃幕墙反射出光怪陆离的镜像

  似乎一切都是“新”的

  


  ▼陆家嘴,摄影师@包卡利亚

  


  

  不,并非一切都是新的

  在重重高楼的缝隙间

  依然挤满了旧日的生活和记忆

  


  ▼“三件套”下的老房子,摄影师@北北

  


  

  19世纪40至50年代

  源源不断的逃难者涌入上海

  为了容纳足够多的人口

  一种中西合璧的独特民居

  在上海城内遍地开花

  黑漆厚木的门扇

  砖石雕刻的门框

  是它最为显著的特征

  因此得名“石库门”

  


  ▼石库门建筑,摄影师@李晓棠

  


  

  石库门建筑排列整齐紧密

  楼宇间留有幽深的巷道

  人们亦称之为“弄堂”

  


  ▼弄堂空间,摄影师@曹安杰

  


  

  和那些新式建筑不同

  形形色色的人们杂居于此

  生活方式可谓五花八门

  空间利用也显得杂乱无章

  不同的社会地位、不同的价值取向

  都在这里杂糅、混合

  在今天依然是这座城市鲜明的符号

  


  ▼雪后的上海,摄影师@北北

  


  

  2007年6月

  中心城区的144条道路街巷

  被定为城市风貌保护道路

  其中64条将永不进行拓宽

  这就意味着

  道路沿线的老建筑

  不会再因城市的发展而面临消失

  老上海的传统古朴

  新上海的时尚前卫

  将长期共存在这座城市中

  


  ▼四川中路和九江路路口,两条均为风貌保护道路,摄影师@李毅恒

  


  

  ③ 快还是慢?

  放眼全国

  上海无疑是交通最发达的城市之一

  它拥有几乎所有现代交通方式

  公交、出租、地铁

  飞机、火车、轮渡

  以及中国首条磁悬浮

  


  ▼从上海虹桥交通枢纽附近出发的飞机和高铁;虹桥枢纽内含除轮渡外各种交通方式,甚至预留了磁悬浮入口,摄影师@刘慎库

  


  

  城市高架层层交叠

  


  ▼上海延安高架及南北高架交叉点,摄影师@吕威

  


  

  大桥隧道跨江越河

  


  ▼南浦大桥悬日,摄影师@秋裤Choku

  


  

  415个地铁站

  连接起超过700千米的地铁系统

  运营里程雄踞世界首位

  


  ▼以上数据来自《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包括磁浮线数据,下图为上海地铁,摄影师@吕威

  


  

  每天

  超过1000万人次涌入上海地铁

  接近整个城市常住人口的一半

  一趟趟繁忙的地铁

  几乎和柴米油盐一样

  成了城市人的生活日常

  


  ▼地铁站中的人流,摄影师@吕威

  


  

  极为便捷的交通网络

  支撑着城市高速运转

  却依然无法破解早晚高峰的魔咒

  根据2018年第一季度数据

  在早高峰期间

  上海以34.74千米/小时的平均车速

  成功跻身全国城市拥堵排名前10强

  


  ▼以上数据来自《滴滴出行城市交通出行报告》,晚高峰拥堵情况更为严重,平均车速33.74千米/小时,下图为晚高峰车流,摄影师@吕威

  


  

  灯火通明的写字楼中

  坐满了在这里奋斗的人们

  人们从全国各地来到这里

  成为这所大都会的一员

  并且和这座城市一样

  时刻保持着高速运转

  


  ▼根据《上海统计年鉴》,2017年上海常住人口为2418.33万人,其中40%左右为非本地户籍人口;下图为灯火通明的写字楼,摄影师@一乙

  


  

  对效率的追求

  催生了格外发达的便利店网络

  几乎出门即有、随处可见

  平均每3278人

  就拥有一家连锁便利店

  而这个数字在北京则为9620人

  


  ▼以上数据来自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7年中国城市便利店发展指数》,摄影师@吕威

  


  

  但有趣的是

  高速运转的上海

  以5567家咖啡店领跑全国

  约为北京的1.5倍、广州的2倍

  上海人热衷咖啡文化

  即便在三年困难时期也同样如此

  人们在咖啡店里闲坐、聊天

  为这座行色匆匆的城市

  增添了些许别样的生活情调

  


  ▼以上数据来自咖门美团点评研究院《中国咖啡馆生存报告》,摄影师@吴朝娜

  


  

  一个多面共存的世界

  或许可以用任意一面描述它

  却永远无法完整地概括它

  而这些混杂交织的矛盾和冲突

  却又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城市中

  成就了惊人的魔都传奇

  03浪奔浪流

  今天的上海

  以超过3万亿元的GDP

  领跑全国所有城市

  明亮的霓虹灯和橱窗

  竭力地引诱着路人的目光

  迷醉其中的人们

  纷纷不由自主倾囊消费

  这便是商业世界的魔力

  


  ▼江湾-五角场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下图为五角场环岛,摄影师@江元冰

  


  

  2016年

  上海新建购物中心的面积体量

  超越广州和深圳的总和

  居于全国城市首位

  截至2018年底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2万亿元

  平均每秒超过4万元

  这也是上海连续第二年超越北京

  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消费天堂

  


  ▼以上购物中心数量数据来自上海购物中心协会;消费数据来自《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图为某购物中心一角,摄影师@吕威

  


  

  金融市场的交易额

  一分钟便高达31亿元人民币

  商品、资本和财富

  统统变成一连串跳动的数字

  随着黄浦江奔腾向前的浪潮

  在这座大都会中滚动、翻炒

  


  ▼以上数据基于《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计算;下图出镜的有盘古银行上海分行、轮船招商局大楼、浦发银行、上海海关和上海市总工会等,摄影师@刘晨

  


  

  然而

  上海的奇迹并非一日而就

  自开埠以来的170余年

  它数次伫立于时代的风口

  随时准备着连接世界

  随时准备着改变和革新

  


  ▼中国光明大楼和远处的东方明珠,摄影师@何炜

  


  

  浦东开发后

  在众多优惠政策的吸引下

  外国银行、跨国集团、中外合资企业

  纷纷在这里落脚

  1992年后

  上海的经济增速迅速赶超南方诸省

  一江之隔的陆家嘴和外滩

  如同两个隔江相望的黄金时代

  


  ▼今日的陆家嘴接力外滩,是新世纪上海的财富中心,摄影师@张殿文

  


  

  1992-1995年间

  商业大楼建设如日中天

  甚至超过了香港40年来

  所建造写字楼的数量总和

  


  ▼以上数据来自白吉尔《上海史·走向现代之路》;下图为陆家嘴聚集的银行大楼,摄影师@蓝月

  


  

  到了1997年

  上海证券交易高歌猛进

  上市公司数量迅速赶超深圳

  交易量也超越了香港

  


  ▼上海证券交易所,摄影师@汤真凉

  


  

  今天

  上海站、上海西站、上海南站、虹桥站

  如同一个个放射中心

  从上海辐射全国各地

  


  ▼上海站,摄影师@吕威

  


  

  虹桥和浦东两大机场

  一西一东坐镇上海门户

  


  ▼上海浦东机场,摄影师@大徐

  


  

  全球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上海港

  拥有国际航线80余条

  来自200多个国家、地区的商品

  从这里进入中国人的生活

  而众多的“中国制造”也从这里

  前往遍布全球的500多个港口

  


  ▼上海洋山深水港,摄影师@赵高翔

  


  

  通江达海的地理位置

  加上现代化的运输条件

  让上海当之无愧地

  成为中国连接全球的枢纽

  成为形形色色的世界文化融入中国的窗口

  


  ▼2018年上海举办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境外企业达到3617家,累计意向成交578.3亿美元;下图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摄影师@老J不老

  


  

  这里曾最早接受东八区标准时间

  与世界接轨

  


  ▼上海海关大楼,楼上的大钟来自伦敦;以上资料参考纪录片《航拍中国》,摄影师@蓝月

  


  

  全市一年开设的国际展览项目

  可达300个之多

  几乎每天都有新的展览走入人们的生活

  


  ▼以上数据来自《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图为上海展览中心,摄影师@包卡利亚

  


  

  F1方程式赛车

  


  ▼比赛现场,摄影师@柯伟

  


  

  世界博览会等

  国际盛会遍地开花

  


  ▼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摄影师@张扬的小强

  


  

  新的生活方式

  也迅速融入普通人的生活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这便是今日之上海

  


  ▼上海春浪音乐节,摄影师@赵高翔

  


  

  而作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门户

  上海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

  已超过全市贸易额的1/5

  属于这里的新一波浪潮指日可待

  届时又将有万千普通人投身于此

  成为下一个魔都传奇的创造者

  


  ▼以上数据来自《2018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图为阳光下金碧辉煌的陆家嘴,摄影师@icecream

  


  

  回顾上海崛起的历史

  它仅用短短170余年时间

  便“轻易”地完成了现代化的历程

  让多数西方国家也望尘莫及

  如此迅猛的发展速度

  “无情”地拉扯着这座城市

  当有人还未来得及看清时代的影子

  有人却被推向了时代的风口浪尖

  于是这里

  极其传统、极其世俗、极其自我

  却又极其前卫、极其精致、极其包容

  


  ▼混沌之城,摄影师@北北(请横屏观看)

  


  

  城市社会学家芒福德曾说:

  “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改造文化,这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

  而上海

  确实做到了

  


  ▼魔都·上海,制图@郑伯容/星球研究所

  


  

  创作团队

  编辑:王昆

  图编:刘白、余宽

  制图:郑伯容

  地图:巩向杰

  审校:纪秋梅、GeGe

声明:飞龙自创版权归飞龙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除飞龙传媒官方自创文章外,飞龙传媒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飞龙传媒立场。飞龙传媒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和版权、著作权。如果在飞龙传媒网或者微信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或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或者邮件联系(email:fdmedia@fdmedia.us)我们,我们会尽快为你删除或作出道歉声明!

恒丰银行 广告
lsrael 广告
第五区警长候选人 广告
百利门诊 广告
元臣律师事务所 广告
Greenhouse 广告
重庆鸡公煲 广告
慧慈按摩&美容学校 广告
印心堂蕭老師 广告
中美文化联盟 广告
安稳保险 广告
凯旋地产 广告
第一德州贷款 广告
Schafer 广告
ALOAN 广告
新魅力Katy美容美体中心Afresh 广告
SKW 广告
美福药局 广告
湘浙汇餐厅 广告
商业地产税务减免法律咨询 广告
Watts 广告
休斯顿75火锅烤肉自助餐 广告
北极星保险理财North 广告
专业保险王亚真 广告
名姿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