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本是南宋大词人辛稼轩《青玉案》中的句子,却被王国维当作人生“三重境界”的“第三境界”了。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 从古代几位大词人的词作中摘引出了几段名句来讲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本来原来的词意 ,大多是写人间儿女私情,然而王国维先生却很巧妙地借用来讲做学问的境界,一语中的,讲得非常透彻。
这第三重境界的作者辛弃疾,是南宋时期的著名豪放派词人,也是著名的抗金将领,却是一个一生不得志之人,最后郁郁而终于江西上饶的铅山。刚好上个月曾经去探访过铅山,也就是辛稼轩这位仁兄的终老之地,今天就去铅山的河口古镇老街上走走吧......
铅 (yán ) 山是江西的一个县,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属于上饶市管辖,铅山东近浙江,西接赣中 ,南邻福建,北望安徽,交通四通八达。而河口镇又位于 铅山北部,古称沙湾市, 因地处信江河与铅山河的合流之处,故名河口,是古代的江西四大名镇之一。
因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河口镇自古以来就是“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的航运港口,“舟楫夜泊,绕岸灯辉;市井晨炊,沿江雾布;斯镇盛事,实铅山巨观”,清乾隆八年的《铅山县志》上的这几句话,也写出了当年这里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当然,河口镇最著名的,就是镇上那条保存得较完好的,被省、市文物专家称为“江西第一古街”的明清古街了 。
明清时期,河口是闽 、浙、赣、皖、湘、鄂、苏、粤等地的百货集散地, 货物、 商贾云集,沿江的10多处码头泊船达数千艘,常有船到三日都不能靠码头,可见这里当年的繁华之状。据说河口镇极盛时有店铺2000多家,大小纸店100多家,茶行50多家,丰城人何柱成开的药号金利合与全国500多家药号有业务往来,徵商朱少峰的绸缎店资本逾20多万银元,晋、陕茶商每家资产均在30万银元以上,各地商人在河口建的会馆就有20多家......
河口的明清古街,由东向西沿信江南岸而建,路面全部用长条青石 和麻石铺砌,现尚存旧时店铺450多家,建筑风格为明清特色。如今, 这里仍保留着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 的风貌,沿河五百米长的明清古街,层楼绵延,鳞次栉比 ,古老而典雅 ;青石板路面上的道道车辙,记录下当年小镇的繁荣。镇内小河蜿蜓迥转,一座座青石桥横跨两岸,增添了小镇的水乡情调......
那天从上饶到铅山,先在新街那边停好车,然后在当地人的指点下来到老街,一路上看见好几处老房子都成了危房,再往河边走,就看见古镇的招牌“ 金利合” 药号了。
“ 金利合” 药号是一家“百年老店”,有着138年的历史,也是现在全国极少数的仍在经营中草药的“百年老店”,入选了“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百大新发现”,但我们去那天这药店关门歇业,甚是不巧。
就从 “ 金利合”进入老街, 这条 明清老街确实保护的挺好的,据说老街 全长约2.5公里,宽6米,路面用长条青、麻石铺砌而成,石上布满了车辙。街道两边尚存旧店铺多家,多数保持了明、清建筑特色,依然能看出 旧时繁华的印记和古朴的风貌.....
老街上一位九十多岁的老婆婆,看起来很硬朗,也很健谈,当问起她在这条老街上住了多久时,老人想都没想地回答:一百年……祝老人健康长寿!
老街上一家做“清明饼”的小店.......
原来“清明饼”是这么做出来的......
老街的旁边就是发源于武夷山桐木关下的铅山河了, 信江流至河口,水面增宽,水流平缓,水深清澈,又有铅山河(桐木江)水南来合流,信江上往来的商货大多都在这里换船,转运别处。徐霞客 在《江右游日记》中记述:河口有水自东南分水关 发源,经铅山县,至此入大溪,市肆甚众,在大溪之左,盖两溪合而始胜重舟也。
走到江边,就可看见古镇北面著名的九狮山了,但那天天气不好,只远远看见河里的浮桥上还人来人往的......
(所有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