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工程师回忆美国被捕经历:我们被铐起来还被枪指着

作者 转自:BBC
发布 2025-09-19 13:48:12
浏览 3582

这群韩国工人于上周五被遣返回国后在仁川机场登上巴士。图片来源:EPA

根据BBC报道

永镇(音译,Youngjin)从办公室窗户向外望去,看到装甲车和持枪的移民执法人员四处奔走时,他感到惊讶但并不担心。

这位年轻的韩国人确信这事与他无关。他以为自己只是持短期签证在美国待几周而已。

然后,那些持枪的特工冲进他的房间,命令他出去。他被铐上手铐,腰和脚踝被连上锁鍊,随后被押上开往拘留中心的巴士。

“我慌了,脑子一片空白。我感到恶心,”他回到韩国后告诉BBC,“我无法理解为何会被这样对待。”

永镇是本月初在美国乔治亚州被拘留的300多名韩国劳工之一——这是总统特朗普任内最大规模的移民突袭行动之一。为了隐蔽身份,他与其他受访者都不愿透露真名。图片来源:BBC/ Hosu Lee 

“直升机和无人机……持枪的人”

美方最初声称这些工人持有不正确签证非法逗留,但最终双方达成协议,允许他们不受处罚下自愿离境,以便未来可以回来工作。

大多数被拘留的工人是临时赴美,协助两家韩国公司——现代(Hyundai)与LG——建造一座电动车电池厂。这属于美方鼓励外商投资并在美国扩大生产的政策一部分。

LG表示,许多被捕员工持有各种类型的签证或属于签证豁免计划,因此对此次突袭特别震惊。

“我们只是短暂外出休息,我看到很多人——持枪的官员。作为韩国人,我们以为他们是来抓罪犯的,但他们却突然开始抓我们。”当天也被拘留的哲荣(音译,Chul-yong)说。

他说,他们试图说明自己的身份,但场面惊恐不已:“有直升机和无人机、装甲车……还有持枪的人。”

他声称有些执法人员对准工人举枪。“你知道那些枪射出的红色雷射点吗?太可怕了,有些人恐惧得不断颤抖。”

即便有人试图出示签证资料,他们仍被逮捕。“我以为所有事会先说明一下,但他们却突然把我们上手铐。”另一名只愿透露姓氏的被拘工人金先生说。

哲荣表示,他脚踝和腰上均被套上鍊带,该鍊带连接着手铐。“太紧了,我连用手摸脸都做不到。”

他们都说事发时不知情,也不知道要被带去哪里。“后来我才知道我被拘留在福克斯顿(Folkston)ICE处理中心。”哲荣补充。他是一名软体工程师,原本计划在美停留约一个月,但在第六天就被捕。

数百名被拘留的韩国工人乘坐大韩航空包机回国。图片来源 :BBC

“好冷……水闻起来像污水”

永镇是LG的工程师、分包商,原定在当地待五周,负责训练员工操作一些专业高端设备。

这名30岁男子被带到拘留中心,并与60至70名其他人关在同一房间时,仍在发抖,情绪明显激动。

“我当时惊恐发作,只站着颤抖。”他说。房间非常寒冷,新到的被拘者头两天并没有毛毯。

“我只穿短袖,晚上便把手塞进衣服里,用毛巾包着身体取暖,”他说,“最糟的是水,闻起来像污水。我们尽量少喝。”

哲荣说当他到达时,所有的双层床都已被占满,他和其他人只得找空位休息,甚至把头放在空桌上就地打盹。

“我们到处找地方睡。有些人找到有包装的面包,放微波炉加热,一整晚抱着。”

最初几天,永镇不清楚会被拘留多久。他担心自己会被关好几个月。在部分工人见到律师与领事人员后,他们才知道韩国政府正与美方协调,以促成他们获释。

“就连美方也觉得可能做得有点过头,”韩国首席贸易谈判代表从美国回国后对记者说。首尔表示,目前正调查此次美方突袭行动中可能出现的的违反人权情况。

特朗普承认需要外国专家来训练美国员工。韩国官员表示,美国副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兰道(Christopher Landau)对此事表达“深切遗憾”。

尽管如此,事件仍震动了美韩关系——两国本来是亲密盟友——此事发生前,两国还签订了贸易协议,韩国企业承诺在美投资3500亿美元。

永镇展示了被捕前戴上的红色腕带,这代表他必须接受检查。 图片来源:BBC/ Hosu Lee

金先生相信他的B-1签证允许自己在美国工作,并质疑当局在未厘清他们在工厂的角色下,毫无道理地逮捕数百人。

以90天免签计划赴美的永镇坚称自己并未违法:“我只是参加会议并做训练简报,”他说,这在免签范围内。“我对美国的信任被深深动摇。我不认为它是韩国可以信赖的伙伴。”

虽然已经与家人团聚,这位工程师仍难以消化当时的经历。他说,上周五晚抵达家乡机场见到家人时有笑容、拥抱,但内心却无感。

“我觉得自己像是空洞的。直到我妈妈那晚煮了饭给我,我才真正崩溃,第一次哭了出来。”

现在他只短暂出门。“外出时,只要闻到一点像监狱的味道,我就开始颤抖、喘不过气,所以现在不会长时间出门。”他说。

哲荣也表示自己受创甚深:“我们出几场时大家都笑着,但现在回想起来,我当时差点流泪,”他回忆上周返家时的情形,“说起这事我就会哽咽。”

看到自己出现在电视新闻上也是种折磨。“镜头里看不到我的脸,但可以认出我的身形,家人和朋友都知道是我。”

他认为多数工人“受够了”,可能不会返回美国工作,但他说自己别无选择。

“这就是我的工作。我做了30年,把一生都投入这份工作,”他说,“如果我不做这个,我还能做什么?我的家人要怎么生活?”

新闻转自:BBC

声明:飞龙自创版权归飞龙传媒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除飞龙传媒官方自创文章外,飞龙传媒转载文章的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飞龙传媒立场。飞龙传媒尊重和维护知识产权和版权、著作权。如果在飞龙传媒网或者微信平台上发布或转发的文章或图片有任何侵权行为,请在平台发消息给我们,或者邮件联系(email:fdmedia@fdmedia.us)我们,我们会尽快为你删除或作出道歉声明!

恒丰银行 广告
SKW 广告
光华建材 广告
穆迪花园Moody 广告
元臣律师事务所 广告
印心堂蕭老師 广告
慧慈按摩&美容学校 广告
中美文化联盟 广告
安稳保险 广告
君临阁 广告
SKW 广告
第一德州贷款 广告
凯旋地产 广告
ALOAN 广告
第51届德克萨斯文艺复兴节 广告
完整修车厂 广告
美福药局 广告
Greenhouse 广告
专业保险王亚真 广告
北极星保险理财North 广告
商业地产税务减免法律咨询 广告
名姿 广告
第51届德克萨斯文艺复兴节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