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券网讯(记者李苑)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副司长陈洪宛17日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随着“一带一路”的推进,预计下一个五年计划“一带一路”PPP投资或超20万亿元,这将由最终的路线模式来定。
陈洪宛还表示,为了给基础设施投融资创造良好环境,发改委今年将“超常规”推进信任体系建设,这其中也包括“一带一路”信任体系的建设。
相关阅读:
专家:民企参与PPP存在起点不公平竞争问题
财政部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源研究中心主任陈少强研究员17日在“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国际研讨会”上表示,目前民企在参与PPP项目时存在起点不公平竞争问题。
财政部公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末,455个财政部落地示范项目的签约社会资本信息已入库,签约社会资本共716家,民营企业(含民营独资和民营控股)262家,占比36.6%。
陈少强发现,传统的基础设施项目(市政、交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民企投资占比明显低于总体水平,表明国企在这些领域比重偏高。同时,这些传统领域投资规模通常又很大;民企国企投资占比在医疗卫生、体育、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领域基本一致;而民企在水利建设、城镇综合开发领域占比偏高,这说明民企在创新方面具有优势。
“虽然没有最新的数据,但民企投资额比重偏低的事实存在。”陈少强说。
在他看来,民企和国企在参与PPP时存在起点不公平竞争因素。主要是地方政府在推进PPP项目中发现,与国企开展合作有利于分散地方政府政治风险、社会风险、法律风险和财政风险。
他表示,起点不平等问题,在东部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发达)同样存在,也大多倾向于国企,即便是民企,也希望是上市公司的民企。
同时,陈少强还认为,民企参与PPP时的过程也存在不公平现象,主要体现在政府采购(招标)过程不平等、融资渠道的不公平待遇。
此外,陈少强说,在后PPP时期,民企企业的权益保障问题也很突出。一是缺乏PPP法,增加了民企参与PPP项目的不确定性;二是地方政府信用违约时,民营企业首当其冲。